2008年1月5日星期六

英国《卫报》:中国崛起比"9•11"事件更具影响 - 新华网

是啊,911的影响只是几年的事,而中国的竞次将是几十年的事。这是一个黑洞!
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,給外界以大国崛起的外表(印象)。中国的经济发展,营造了不少炎黄子孙的强国梦,也常带来许多华裔人士的民族主义亢奋。

放眼全球,一个国家在经济竞争中获得优势的办法有两种 ,一种是加大经济活动中的科技、教育投入,在增加本国人民福利的情况下,提高经济活动的生产率; 另一种是,以剥夺本国劳动人口的各种劳动保障,压低工资,放任自然环境的损害为代价,从而赢得在全球化经济中的廉价优势。後一种发展,近年有一个说法,叫做「Race to the bottom」的竞 争,中文有人繙译成「竞次」,它的意思是 「打到底部的竞争」。在这种竞争中,不是比谁更优秀,谁投入更多科技、教育,谁更能产生行销全球的品牌和向世界扩展的企业,而是比谁更「 次」,更糟糕,更能苛待本国的劳动阶层,更能容忍对本国环境的破坏及对民族企业的践踏,一句话,是比谁更有能力向人类文明的底线退化。

从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,日本经济快速增长,日本工资成长速度比美国快70%,到八十年代日本工资已与美国看 齐。 从一九七八年到○四年,中国经济也快速增长了二十多年,而中国劳动者的工资只有美国的4%,劳动力价格甚至比九十年代经济才快速增长的印度还要低10%。最发达的珠三角的民工,工资竟十年没有上涨。 中国劳动阶层既没有集体谈判工资的权利,更谈不上福利、工伤保障等等在世界各地已是常规的社会权利。劳动力在中国被当成纯粹自然资源在使用,劳工的待遇甚至比毫无感觉的自然资源都不如,起码在中国保护环境的呼吁是合法的 ,而保护劳动者权利的呼吁与维权行动却事实上不合法。

引进外资几乎是中国各地方政府维持经济增长的唯一手段。许多地方除了压低劳动工资,还在土地上让利(长三角每亩工业用地低至三至六万元),有的地方甚至零地价,送厂房,五免十减半税收,对环境破坏的容忍,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性开发,对本国市场的让渡 ,对民族企业的歧视,等等,都是这种「竞次」竞争力的体现 。

 
 

Jan@da 通过 Google 阅读器发送给您的内容:

 
 



中华宽带网

英国《卫报》:中国崛起比"9•11"事件更具影响
新华网 - 28分钟前
新华网消息:如果以西方人,特别是美国人先入为主的看法来判断,近10年中最重要的事件毫无疑问就是"9·11"事件。但事实上,这10年中一个重要得多的事件是中国的崛起,以及伴随而来的美国的衰落。对此,英国《卫报》2日刊发一篇题为《超级大国》的文章作了解读: "9·11"是一个被过分渲染了的事件,它之所以具有现在这样压倒一切的重要性无非是 ...
2008,世界向中国行注目礼 国际先驱导报
美媒:中国的崛起事关西方世界的未来 新浪网
中国金融网 - 美国之音中文网 - 长安街时报 - 青网
86条相关资讯

 
 

可从此处完成的操作:

 
 

没有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