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3月26日星期三

台湾选举的结果和意义

无论如何,这个选举结果增加了两岸和平和统一的前景,给不希望看到台湾独立的阵营四到八年的缓冲时间和机会,而这四到八年将会是决定性的几年。

 
 

Sent to you by 英文无所不谈 via Google Reader:

 
 


马英九得票为7,658,724张,得票率约58.45%;谢长廷得5,445,239票,得票率为41.55%。马萧大赢谢苏多达221万多票,近17个百分点, 让国民党跌破眼镜。国民党选前预料马英九会赢50万票,没想到赢了这么多。民进党预计胜负在10万票上下,真的很走眼,灰头土脸,无话可说。尤其让国民党意外的是,原本评估马英九在绿营的大本营高雄市会输,结果反倒大赢谢长廷将近三万票,相当具有指标意义。马萧在蓝军最大票仓台北县大赢近50万票,也让人意外。连宋四年前仅赢扁吕13万票。

与大选同时举行的两项公投案,即民进党提出的"台湾入联合国公投"和国民党提出的"务实返联公投"的投票结果也未达到法定投票人数一半以上的门槛,"入联公投"投票率仅为35.82%,"返联公投"的投票率仅为35.74%,两项公投案都遭到否决。

这个结果显示台湾选民对经济成长的重视超过其它议题,是对陈水扁和他代表的民进党在台上八年的否定。过去的十年,大陆在埋头搞经济,而台湾像在搞文革。而老百姓终于明白,饭碗最重要;政府清廉不要贪腐,经济繁荣不要萧条,政治安定不要内斗,族群和谐不要撕裂,两岸和平不要战争。

台湾选民期盼重振经济,同时改善与大陆的关系。而马英九承认在过去台湾与中国大陆经贸关系的不正常,阻碍了台湾与美国和新加坡签订自由贸易协定;与大陆经贸正常化,就如血脉一通,全身都会通。他重申两岸共同市场是一项好的政策。现实地说,大陆快速发展的经济为台湾重回90年代前快速经济成长提供了必需的空间和依托。由于马、谢在大陆观光客与包机直飞等议题上没有重大歧见,只是程度上的差别,两岸之间商业交往将会加快、扩大。

这个结果将改变岛内的政治经济气候,意识形态会从极端走向务实,同时显著减缓台湾海峡这个亚洲潜在冲突热点的紧张情势,释放了压力,开辟了更大的回旋空间,甚至铺下了坦途,改变两岸关系格局。但问题还是很多的。从现在到5.20间的过渡是否平稳是一个立即的问题。5.20后,马英九将面临陈水扁8年留下来的严重经济和政治问题,比如经济上巨大的负债,族群的分裂以及被搞偏了的与大陆关系。尽管"台独"更多的是民进党为了获得政权而操弄的议题,但它事实上搞偏了与大陆的关系。如何修补这种关系,如果他想在这一点上有所作为的话,将会是马英九要面临的课题。但马英九和国民党对九二共识的一贯看法,是两岸今后恢复协商与接触的重要基础。

无论如何,这个选举结果增加了两岸和平和统一的前景,给不希望看到台湾独立的阵营四到八年的缓冲时间和机会,而这四到八年将会是决定性的几年。最终的结果,还是要取决于大陆的稳定、持续和健康的发展。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包容力,而不是某个人或党的上台下台,决定海峡两岸今后关系的走向。但马英九和国民党的上台,将会改变决定这个走向的方式;这是一个未来两岸关系改善的契机。

 
 

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:

 
 

没有评论: